用包容的心态静待花开
用包容的心态静待花开
虐乳淫刑(全肉) 杨娟
市教育学会征文 二等奖
当看到共处一室的前辈们每逢教师节收到远在外地的学生寄来充满爱意的贺卡,或者接到毕业已久的学生打来的慰问电话时,羡慕之情油然而生。而孩子们在学习生涯中和班主任接触的机会最多,所以这样的待遇班主任比任课老师享有的机率更高。由此当一名领导放心、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行赞许的优秀班主任也成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当我还在享受着慵懒而惬意的暑期生活时,突然接到学校通知,要求我担当高二(5)班主任。我感到既惊喜又忐忑,一方面,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而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没有丝毫经验的我到底能否担当起这个重任?这几年来,我不断地向同行学习,不断地自我摸索,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我的各项任务,更加坚定了我当好班主任的信心。而且在这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做一名好老师,要有有包容的心态和境界!
想当好一名成功的班主任,首先要控制不良情绪,常给学生笑容。这不由让我想起三年前教过的一名学生。他是一名体育生,平时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轻则迟到,重则打架,也不善于和其他同学交流。有一天早上,我早早的去学校,进入班级,这个孩子手里拿着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刚刚咬了一口。我见此情形,火冒三丈,因为我再三吩咐早饭是不可以带到教室里来吃的。他注意到了我,心里很是忐忑,偷偷把手上的东西往抽屉里塞。我强忍住心中的怒火慢慢走过去,冷冰冰地问道:“怎么没吃早饭?”他心惊胆战的回答:“昨天忘了调闹钟,所以起晚了,没来得及吃。”“好吧,那你抓紧吃了,不要影响第一课的老师上课。”他没想到我会对他如此宽宏大量。听了这话,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也许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按我平时的脾气,可能会大发雷霆,甚至被赶出教室。可是因为经过多次和孩子们的沟通,我渐渐地发现,对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一味的批评是起不到作用的。而相反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多给学生一点笑容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出所料,自那以后,这个孩子在各方面表现都有很明显的进步。我想,这就是包容的力量吧!
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男孩,他非常恨自己的母亲,原因就是在他小的时候奶奶病危,家里把剩下的一点米饭煮了给她吃,可他看到的却是他妈妈在偷吃,直到他奶奶去世才知道真相,那是因为那碗米饭掉进了炉灰里,他妈妈不想让奶奶吃了脏的米饭,又不愿意浪费,才把掉进炉灰的米饭自己吃掉,就是因为他没有给妈妈一个解释的机会,所以才后悔终身。作为我们教师又何尝不是呢?班上曾经有一个学习认真的女孩,平时沉默寡言,下课独来独往,有一段时间,成绩不断呈现滑坡趋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我耐心的谈话,她终于和我说了真相,原来隔壁班有一个男孩经常找她,而且扬言如果不理他就去她家。作为一名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外加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影响了她的学习。当我了解清楚以后,我找到他俩,并没有一味地评判指责。我也并没有把自己的观点一味的强加于孩子,而是认真地倾听了她的述说,先鼓励她能敞开心扉地和我交流,然后想方设法帮助她出点子,既不伤男孩面子,又要让男孩不再纠缠。于是,我不动声色地主动成为她俩之间的“信差”,他们的沟通表面上是单向的,但女孩的注意大多是我帮助她决定,终于在“她俩”都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后,高涨的热情都冷却了下来,都能开始追求最好的、最理想的交流方式和交往时机,他们没有成为初恋的尝试者,却成了时常倾听对方意见和感受的学友,我想,这还是包容的力量!
包容不是一味地纵容,而是有原则地帮助、扶持与纠偏。成长中的学生由于经历所限、视野所限、学识所限,学习生活中犯错误时常难免,但教师包容学生不能放弃育人的原则底线,更不能一味地讨好迁就。还是我班上的一位女生,家长非常宠爱,要什么有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平时迟到、不做作业家长总是袒护着。终于有一天,她心血来潮,竟然不迟而别,远赴无锡约会网友。家长见孩子没有回家刚开始瞒着我,到学校来缠着要人。尽管我再三分析孩子出走的多种可能,请家长帮助分析寻找,但该家长就是死任孩子放学没有回家,并蛮横地称问题在学校。当时学生正准备学业水平测试,我的工作非常繁重,不得已被迫停止手头所有的工作来调查了解事情的真相。经过了四天的走访与排查,我了解到原来该孩子家长早就知道自己的宝贝女儿常在家中的电脑与网友聊天,也曾经流露出休学打工的念头。于是,我再次走访该生的朋友,终于在一同学的书中发现了该学生出走前流下的告别信:信中说自己成绩不好,也考不取名牌大学,还不如现在到社会上去闯一闯。在我将此信的复印件交给这位孩子的家长后,家长才不得不承认孩子是自己离家出走,找学校要人是由于孩子不愿意再读书了,希望与男友(网友)在一起,自己单独去又有点害怕,希望学校帮助他们一起到无锡去把孩子接回来。我听后万分无奈,几天来的辛劳让我愤怒到极点。在学校请公安机关配合把这位学生从无锡接回来后,该家长仍希望孩子能够上学,并到处找人要求学校“放她一马”。我经过与学校政教处协商后告诉家长,我们原谅孩子是可以的,老师也不会总是盯着孩子的错误,你孩子也还没有到开除的地步,但根据她目前所犯的错误,警告处分是必不可少的,错误的结果要由犯错者承担,这既是教育她自己,也是教育其他学生。尽管此后仍有杂音,但学校的警告处分很快就贴了出来!自此,该家长到学校后讲理多了,蛮横的情绪和心态再也不见了。我想,这也是包容教育的力量!
在我们教学中,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一定要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改过的机会、重新站起的机会,同时也是给自己留了一个机会。控制不良情绪,给孩子多一点包容,他们就有了下错误的台阶,而我们的育人水平就上了一个台阶!这就是包容力量的本质所在吧!
学习生活中学生的情绪波动很大,他们往往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自己的动作或特定的行为发泄出来:考试成功时与失败时,被老师表扬时与批评时,与同伴关系和谐与关系恶化时,作业顺利时与不会时……因而学生是一个复杂的鲜活生命体。她们的成长需要我们去守护关注、去扶持帮助,此时包容对我们而言无疑是一剂良药:它让我们与学生一路同行时时常保持健康的心态,它让我们在分析学生时也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它让我们常达到解人之难、补人之过、严而不乱的境界。这种心态、工作方式和境界至少对教育工作者来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班主任做的是育人的工作,迟开的花也是鲜艳的,在包容中我们才能静待花开!
想当好一名成功的班主任,我认为在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关爱教育胜过冷酷批评。正确把握好处理尺度,让教育无声胜有声。我们都听说过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发生的“四块糖的故事”,按我们一贯的做法,学生犯了错轻则批评,重则处分,有必要时通知家长配合学校共同解决教育孩子问题,更有严重者开除处理。最后的结果孩子只是表面的应付,未必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陶行知先生对犯错的学生并没有加以严厉地批评指责,而是采取和风细雨的交流方式,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最后学生能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敞开心扉和老师交流。在我任教的班上曾经有一个既聪明又调皮的孩子。开学初的一天上午,我发现他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偷偷玩手机。手机是学校明确禁止带入校园的,何况他在家长和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教室使用,更是不可原谅。我走过去,很有大声喝斥“把手机交出来”的冲动,但是我又转念一想,高中学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有的甚至有很强的叛逆心,由于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所以孩子们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反应也不尽相同。万一遇到一个“三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学生怎么办?何况开学不久我还没有摸透每个孩子的脾气。万一我越是声色俱厉,他越是不听,甚至和我顶撞起来,那后续的班务工作就不好做了。于是我走过去,没说任何话,站在那定神盯了他两分钟,但是丝毫不提手机的事情。那天我上课的时候,我也当作什么事没有发生,只是发现这个孩子始终不敢抬头,更不敢正视我。我意识到孩子心中的愧疚。当上完第四课,我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一个身影进入我的办公室。原来是他主动认错来了,“老师,我为今天的事向你道歉”。我装出一脸疑惑的表情“今天怎么了?”孩子继续说:“今天我违背学校规定,在教室偷偷玩手机,我知道错了。”我心中一阵窃喜,看来我的目的达到了。于是我趁热打铁,“那你认为怎么处理这件事呢?”“老师,今天你看到了我在教室玩手机,你都没有批评我,更没有没收我的手机,我反而心里都没了底。今天一天都心神不宁,所以我打算回家将手机交给我的父母保管。”我对这个孩子的态度,不仅显示了我宽广大度的胸怀,还让我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为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奠定基础。所以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并非都要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有时无声胜有声,不仅能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尊重了学生,不会对学生造成任何感情上的伤害,同时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所以当好一名班主任,要求我们将经验和智慧有效结合,不断总结,在实践中提升班主任工作技艺。真正走进学生心田,将学生引向至真、至善、至美,最终达到教育的效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