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发表论文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03 点击数: 【字体: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例析近年来江苏政治高考的命题创新

南通市18 流白浆 小蘑菇王爱琴

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第5期 ISSN1002-2147

2008年江苏新高考方案出台以来,江苏政治高考命题践行新课程理念,肩负引领素质教育,培养和选拔素质型、能力型人才的使命。2008年、2009年的江苏高考政治试题是新高考命题的尝试与探索,而2010年至2012年的江苏高考政治试题则是在完善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比之于前两年,我觉得近年来江苏政治高考命题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依托同一题材,兼顾两个模块考查相关知识点。

前些年江苏政治高考选择题只能在题中指定的某个模块知识范围内选择,而不能用两个不同模块的知识来解答同一选择题。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模块化的分类意识,但也人为地割裂不同模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为此,2010年的江苏政治高考的选择题命题开始尝试依托同一题材,交叉考查两个模块知识点,引导学生跨模块多角度分析,作答同一选择题。

例如:2010年江苏政治高考的第30题: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此选择题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同一主题材料背景下,跨模块交叉考查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中的宏观调控的手段、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中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中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等两个模块中的多个知识点。

又如:2011年江苏政治高考第16题: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位时,他始终廉洁奉公,公而忘私;退休后,他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辞世前,他把自己20多年辛勤营造的数万亩森林无偿交给国家。杨善洲的行为(  )

① 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② 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 反映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④ 表明了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此题以模范人物优秀共产党员扬善洲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兼顾两个模块考查必修2《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及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人生观等知识点,从而打破前几年用先进模范人物的材料仅仅考查《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等知识点的命题思维定势。

再如:2012年江苏高考试题第7题:“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告诉我们

①要坚持绿色消费 ②事物量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质变

③要遵循价值规律榆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此题以一广告语为情境材料,跨模块兼顾考查必修1《经济生活》中正确的消费观中绿色消费的原则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的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个方面,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等知识点,实现《经济生活》与《生活与哲学》在模块上的融合贯通,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学科知识在模块间的内在联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近年来江苏高考选择题依托同一题材兼顾两个模块考查多个知识点命题理念的创新,既拓宽了知识点考查的覆盖范围,又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整合和变通能力,体现了江苏高考命题考查理念上的新动向,符合政治大学科的理念,这一命题形式将会继续受到高考命题者追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训练学生以同一情境材料为平台,进行多视角地对口分析,链接不同模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和能力。

二、巧用学科交叉,糅合数学元素考查问题分析法。

自2011年开始,江苏政治高考试卷呈现出一股新鲜的浓浓的数学气息,在《经济生活》类的试题中政治学科与数学学科交叉明显,政治试题中糅合了不少数学元素,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学科的思维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考查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方法。2011年的江苏卷近九道考查《经济生活》模块的试题,除第7题,其他中题目中出现了经济数字、指标、图、表、曲线图像等数学元素。如此高频地糅合数学元素,巧用学科交叉考查问题分析法是近年来江苏政治高考的另一创新。江苏高考政治试卷主要用以下两种形式巧用学科交叉,糅合数学元素考查问题分析法:

以曲线图像题考查概念间辨证关系的分析法。数学曲线图能比较直观地表明相关事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及变化的趋势,如能正确解读和分析出数学曲线图像中相关事物数量的变化关系及趋势,继而能总结出图像中相关事物之间变化的规律。基于此,江苏政治高考开始重视引入数学图像,引导广大考生学会运用数学图像分析法,理解,把握教材中概念间的辨证关系。

例如:2011年试卷的第10题: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报告揭示了中关贸易不平衡的真实状况:美国苹果公司把:iPhone制造环节分解到六个国家的九家企业,然后将高附加值零部件出口到中国,在中国组装后再出口到美国进入苹果公司销售网络.一部iPhone成本为 179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附加值仅为6.5美元.

将表一和表18 流白浆 小蘑菇A、B两处数据补充完整,并概括出上述材料所揭示的问题。(8)而2012年的第34题的材料一和设问(1)可以说是延续2011年的命题模式:

34.材料一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两类企业产生的影响,见下表:

企业类型 单位商品价格或单位项目投资额 汇率变动前后单位商品价格或单位项目投资额
变动前 变动后
出口贸易型企业 192(元) 23.41(美元) A(美元)
对外投资型企业 8200(万元) B(万美元) 1281.25(万美元)

注:假定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由100美元=820元人民币变动为100美元=640元人民币(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

(1)计算表格中A、B的值,并结合材料一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表中两类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假设影响企业经营的其它条件不变)(6分)

2011年的第34题的设问(1)中 “将表一和表18 流白浆 小蘑菇A、B两处数据补充完整”,意在让在考生在读表和数学计算后体悟和发现按原产地原则计算中国出口量比美国高得多,但按附加值原则计算,中国的附加值出口量远不及美国的问题,从而为思考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打下基础;而2012年江苏政治高考的第34题的第(1)问旨在引导考生利用表注中的人民币汇率算出表格中人民币汇率变动后出口商品价格和对外单位项目的投资额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前的数据而发现出口商品价格变高,对外投资的资金变多的事实,进而为考生得出不利出口,有利于增加对外投资规模的结论。可见这两张表格中的数学运算是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的重要的分析方法前提。可见,这两年江苏卷上第34题的第(1)问主要考查的是用数据运算和比较的数学思维方法演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分析方法,此种命题形式是江苏政治高考图表题命题的重大创新。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也要学数学,因为他必须跳出浩如烟海的万变现象而抓住真正的实质。又因为这是使灵魂过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径。”数学运算类的分析法能促使研究者更精细、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一些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必要的数学分析是经济研究的重要的手段,所以数学分析法是经济研究者应具有的能力素养和科学手段。我觉得政治高考试题中糅合数学元素,以数学分析法分析、探究经济现象,将成为素质高考的一种重要趋势。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引导和教会学生恰当运用数学分析法探究问题,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三、新增呈现方式,突出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近两年江苏高考更加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考查,充分凸显高中思想政治的思想性和导向性的学科特征。2011年江苏政治高考,第16、18、20、22、23、33题以及第37的第三问等试题重点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考查的比重增加,而且新增引用中国现代名家的现代诗文和西方著名诗歌以及采用图片格式类名人语录标语等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以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地位。

例如:2011年江苏高考第33题: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身?/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此题打破江苏高考一贯引用古诗文的常规,尝试选用现代诗文材料作为试题的呈现方式。引用名作家舒婷的《人心的法则》的现代诗文,不仅具有强烈文学感情色彩和情感引领功能,能引导考生在阅读诗文、审美,分析和解题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且呈现方式新颖而富有诗意,符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育生成规律。

又如:2012年江苏高考的第27题: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雪莱是西方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富有想象,且蕴含哲理。他的《无常》表达了世上的万物讯息万变、转眼即逝、变化无常,美好的东西不会永恒持久存在的主题。此首诗中的哲理与克拉底鲁所说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观点有相似之处,都看到了世界处于绝对运动和变化之中,却忽视了相对静止,割裂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此题的答案选择B。此题在2011年选用了舒婷的中国现代诗文材料的突破的基础又创新地引用西方著名诗人雪莱的诗歌作为材料进行命题,考查教材理论,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诗文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考查了学生在诗歌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判取向,这恰恰又体现了《生活与哲学》学习的主旨:利用所学的正确的哲学道理指导学习者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阅读和赏析诗文等文学艺术作品。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增加名家名著的阅读、赏析及点评的教学活动,以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学会辨证地赏析文学艺术作品。

再如:2011年江苏高考第37题的材料三: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江苏省正在实行“快乐万年精神关爱行动。”同学们认为,我们不仅自己要做敬老爱老的文明使者,还应号召更多的人践行敬老美德,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助老的氛围。

(3)试为电视台设计一条激励人们走进社区、践行敬老爱老美德的公益广告语,并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各选一原理说明广告语的设计依据。此题在传统的文字材料呈现的基础上,在江苏高考卷上第一次有创意地在文字材料的空白处“粘贴”图片格式的经典名人语录。这是2011年江苏高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情境材料呈现方式的又一创新。这种呈现形式不仅巧妙地增加了试题的信息容量,丰富了高考命题材料的呈现形式,而且承载了花落无声、水过无痕的引领和教育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准则)有新的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2011年以来江苏政治高考创新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在启示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改变重知识灌输而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悟的不当做法,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近年来江苏政治高考中出现了选择题跨模块考查知识点、糅合数学元素考查问题分析法、新增情境材料呈现方式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命题创新。这些命题创新表明江苏政治高考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引领思想政治课教学远离应试教育的僵轨、藩篱,走向素质教育的碧海、蓝天——向着符合规律、潮流的方向科学发展。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