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发表论文

我的班级我做主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19 点击数: 【字体:

我的班级我做主

——谈如何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虐乳淫刑(全肉) 陆雯

市教育学会征文二等奖

【中文摘要】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学生学会寻找教育,即一方面能自我教育,一方面又能教育他人,一个班级只有当每位成员都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学会自我教育,互助教育,并形成良性循环,班级管理才能显出实效。因此班主任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 班级 学生 自我管理

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承担着最大的责任。谈到班主任的工作,就一个字“繁”!面对这繁复的工作任务,许多班主任可谓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常见某班主任起早贪黑,看两操、看午休、管自习、查卫生……一天忙到晚,两眼盯、两脚跟,可回头想想却又不知到底在忙什么!自己累着不谈,学生对这种保姆式、警察式的管理模式还大为不满,或许表面对班主任言听计从,但心里仍有颇多怨言,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打破了班级真正的和谐气氛。的确,这种“没有个性,只讲服从”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窒息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 我在这里套用一下,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启发、引领、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监督,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那么如何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班主任要更新思想观念,积极适应角色的转变。

1.秉承“大处着眼,小处放权”的原则

“大处着眼”要求班主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班级的日常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小处放权”指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们自主地去落实完成班级日常管理的工作。这时,班主任要真正把他们视为一个个有思想、有活力、有个性的能动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自主管理,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锻炼的时空,给他们活动的舞台。

2.由“决策者、权威者”转变为“引导者、对话者”

在传统的教育中,班主任常常把“不能..... ”、 “不准……"挂在嘴边,用制度去限制学生,用自己的意念去塑造学生,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时代呼唤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角色,积极展现自己“可亲”的一面,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利,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展现学生个人才华,彰显他们的个性。

同时班主任要把自己当作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对话,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协商、相互宽容。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心声,这样才能创建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班集体。

二、唤醒学生主人翁意识,全面施行学生的自我管理。

教育工作要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树立“班荣我荣、班辱我耻”的思想,学生才会自觉地投入到维护班集体荣誉的行动当中去,才有可能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1.自定制度

班级日常的规章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准绳,面向的是每一位学生,具有广泛的针对性。如果是班主任一人制定并责令学生遵守,学生势必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绳索。因此,在制定班级目标和班级制度时,我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群体”决策,即每一位同学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奋斗目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然后在班会课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按大多数同学的意愿进行修改。这种“人人参与”的决策,超越了班主任的个人智慧,借助班级这一组织大家共同参与,把决策权分散给全体学生。这不但可以保证班规的公正性、全面性、可操作性,还可以提高学生遵守的自觉性,有效地保证了今后的落实。

2.自抓落实

班级的管理工作不应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了,而应成为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班级事务应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而具体,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者的体验,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管理他人,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我们班,实行“岗位负责制”,对班干部、课代表和其他同学都有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从文明礼仪到卫生习惯、从学习要求到体育锻炼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尽量使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负责人。在集体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强调自我管理,要求每一个人管好自己周围一平方米的卫生,管好自己的学习,管好自己的生活琐事,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班级添麻烦,让学生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

除了在常规方面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外,我还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来找到并发挥出每一个学生的自身优势,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力求班级事务的“全员参与”。比如主题班会,我除了在主题上给予指点外,有关筹备、策划、开展、进行等内容全交给学生去确定,这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而他们也会在团结互助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你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给你无尽的精彩!

3.自行监督

制定了管理制度,就要组织力量进行有效的检查督促,否则,制度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成为一纸空文。而班级日常工作千头万绪,如果仅靠班主任及班干部等少数人去督促和监督只能是“事倍功半”。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懈怠思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

第一,充分调动班干部的责权意识,明确他们的职责范围,根据班规检查同学们的完成情况。例如:操做不到位的同学,由体委负责谈话、培训;自习课时有人说话,纪律委员就要严格督责;作业没认真完成,学习委员就要查找原因,并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每天由值日班委填写班级日志,做到每日情况一反馈,使班级学生及时了解掌握班级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督促,并由值周班长汇总各方面情况,班会时对工作进行总结,提出下一周改进目标。

第二,在充分发挥班干部监督作用的基础上,班级还要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督机制,让学生相互监督,彼此约束。具体做法是:同桌间相互监督,约束纪律,小组长对组员实施监督,课代表对同学本科目的学习实施监督,检查作业,同学对班干部实施监督。让每一名学生都加入到班级工作的监督中,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做到“大家的班级大家管”。

总之,实现自我管理可以使集体成员对集体有强烈的责任感,集体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可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可以让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不再“事必躬亲”。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花园,只有百花齐放,才能香飘满园;一个班级就是一座星空,只有群星争辉,才能星光灿烂。只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百花齐放、群星璀璨。希望每一个班主任都能和学生一齐呐喊:“我的班级我做主!”

分享到:
【打印正文】